成语大全
首页
所有成语
搜索
古代汉语词汇中特有的一种长期相沿用的固定短语,来自于古代经典或著作、历史故事和人们的口头故事。
成语的意思精辟,往往隐含于字面意义之中,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
它结构紧密,一般不能任意变动词序,抽换或增减其中的成分。
其形式以四字居多,也有一些三字和多字的,大多由四字组成。简单的说,成语就是,说出来大家都知道,可以引经据典,有明确出处和典故,并且使用程度相当高的用语。
yī
qiào
bù
tōng
一
窍
不
通
感情色彩: 贬义词
【解释】:窍:洞,指心窍。没有一窍是贯通的。比喻一点儿也不懂。
【出自】:《吕氏春秋·过理》:“杀比干而视其心,不适也。孔子闻之曰:‘其窍通,则比干不死矣。’”高诱注:“纣性不仁,心不通,安于为恶,杀比干,故孔子言其一窍通则比干不见杀也。”
【示例】:虽然他是~的浑虫,可是双桥镇上并无“镇长”之流的官儿,他也还明白。 <br>◎茅盾《子夜》六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近义词
目不识丁
一无所知
一事无成
闭目塞听
反义词
滚瓜烂熟
无所不通
游刃有余
顿开茅塞
行家里手
茅塞顿开
一通百通
全智全能
登堂入室
无所不知
洞察一切
触类旁通
心照不宣
全知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