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
首页
所有成语
搜索
古代汉语词汇中特有的一种长期相沿用的固定短语,来自于古代经典或著作、历史故事和人们的口头故事。
成语的意思精辟,往往隐含于字面意义之中,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
它结构紧密,一般不能任意变动词序,抽换或增减其中的成分。
其形式以四字居多,也有一些三字和多字的,大多由四字组成。简单的说,成语就是,说出来大家都知道,可以引经据典,有明确出处和典故,并且使用程度相当高的用语。
sān
jiān
qí
kǒu
三
缄
其
口
感情色彩: 褒义词
【解释】:缄:封。在他嘴上贴了三张封条。形容说话谨慎。现在也用来形容不肯或不敢开口。
【出自】:汉·刘向《说苑·敬慎》:“孔子之周,观于太庙,右阶之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戒之哉!无多言,多言多败。’”
【示例】:危行言逊,祸免生肘;金人示诫,~。 <br>◎清·陈忱《水浒后传》第十三回
【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宾语;用于对事保密程度
近义词
默不做声
讳莫如深
默默无言
一言为定
道路以目
言必有据
守口如瓶
一诺千金
默不作声
缄口不言
反义词
夸夸其谈
信口雌黄
口若悬河
信口开河
滔滔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