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
首页
所有成语
搜索
古代汉语词汇中特有的一种长期相沿用的固定短语,来自于古代经典或著作、历史故事和人们的口头故事。
成语的意思精辟,往往隐含于字面意义之中,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
它结构紧密,一般不能任意变动词序,抽换或增减其中的成分。
其形式以四字居多,也有一些三字和多字的,大多由四字组成。简单的说,成语就是,说出来大家都知道,可以引经据典,有明确出处和典故,并且使用程度相当高的用语。
bù
dòng
shēng
sè
不
动
声
色
感情色彩: 褒义词
【解释】:声:言谈;色:脸色。在紧急情况下,说话、神态仍跟平时一样没有变化。形容非常镇静。
【出自】:宋·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垂绅正笏,不动声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
【示例】:他也~,勤勤慎慎办他的公事。 <br>◎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二回
【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在紧急情况下不改变声色
近义词
坦然自若
不露声色
若无其事
无动于衷
面无表情
泰然自若
处之泰然
不留余地
反义词
不知所措
大惊失色
思潮腾涌
虚张声势
如有所失
惊惶失措
感人肺腑
声色俱厉
面无人色
手足无措
按捺不住
按耐不住
惊恐万状
心潮澎湃
胆颤心惊
闻风丧胆
魂飞天外
触目伤怀
若有所失
失魂落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