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词汇中特有的一种长期相沿用的固定短语,来自于古代经典或著作、历史故事和人们的口头故事。
成语的意思精辟,往往隐含于字面意义之中,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
它结构紧密,一般不能任意变动词序,抽换或增减其中的成分。
其形式以四字居多,也有一些三字和多字的,大多由四字组成。简单的说,成语就是,说出来大家都知道,可以引经据典,有明确出处和典故,并且使用程度相当高的用语。
shí
hǎo
dǎi
感情色彩: 贬义词
【解释】:不知好坏。指愚蠢,缺乏识别能力。
【出自】:《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九阿姐]方才告诉我许多话,说你不识好歹,放着鹅毛不知轻,顶着磨子不知重,心下好生不悦。”
【示例】:给你们读一点古书总是好意;古书又不是毒药,竟会这样胡闹起来,这明明是~呀! <br>◎夏丐尊、叶圣陶《文心》十五
【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指人不辨是非,不懂别人的好意

近义词

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