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词汇中特有的一种长期相沿用的固定短语,来自于古代经典或著作、历史故事和人们的口头故事。
成语的意思精辟,往往隐含于字面意义之中,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
它结构紧密,一般不能任意变动词序,抽换或增减其中的成分。
其形式以四字居多,也有一些三字和多字的,大多由四字组成。简单的说,成语就是,说出来大家都知道,可以引经据典,有明确出处和典故,并且使用程度相当高的用语。
shǒu
tiē
ěr
感情色彩: 贬义词
【解释】:像狗见了主人那样低着头,耷拉着耳朵。形容卑屈驯服的样子。
【出自】:唐·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若俯首帖耳,摇尾而乞怜者,非我之志也。”
【示例】:他们习惯于猛于虎的官威,以为老百姓只要一加威吓,便自会~。 <br>◎郭沫若《少年时代·反正前后》

近义词

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