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
首页
所有成语
搜索
古代汉语词汇中特有的一种长期相沿用的固定短语,来自于古代经典或著作、历史故事和人们的口头故事。
成语的意思精辟,往往隐含于字面意义之中,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
它结构紧密,一般不能任意变动词序,抽换或增减其中的成分。
其形式以四字居多,也有一些三字和多字的,大多由四字组成。简单的说,成语就是,说出来大家都知道,可以引经据典,有明确出处和典故,并且使用程度相当高的用语。
bàn
lù
chū
jiā
半
路
出
家
感情色彩: 贬义词
【解释】:原指成年后才出家做和尚或尼姑。比喻中途改行,从事另一工作。
【出自】:《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先前读书,后来看看不济,却去改业做生意。便是半路出家的一般。”
【示例】:他不理会内行的嗤笑,写啊改啊,改啊写啊,终于写出了好作品,成了一个颇有希望的~的作家。 <br>◎公今度《长短录》
【语法】:偏正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形容中途开始干某事
近义词
半道出家
反义词
熟能生巧
行家里手
科班出身
炉火纯青
驾轻就熟
训练有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