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
首页
所有成语
搜索
古代汉语词汇中特有的一种长期相沿用的固定短语,来自于古代经典或著作、历史故事和人们的口头故事。
成语的意思精辟,往往隐含于字面意义之中,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
它结构紧密,一般不能任意变动词序,抽换或增减其中的成分。
其形式以四字居多,也有一些三字和多字的,大多由四字组成。简单的说,成语就是,说出来大家都知道,可以引经据典,有明确出处和典故,并且使用程度相当高的用语。
bàn
shēn
bù
suí
半
身
不
遂
感情色彩: 褒义词
【解释】:遂:通“随”,顺从。原为医学病症名,指半边身体不能随意转动。有时比喻诗文部分好,部分不好,不够匀称。
【出自】:汉·张仲景《金匮要略·中风历节》:“无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者,此为痹脉微而数中风使然。”
【示例】:蒋百里在宜山的南边路上,汽车坏了,他受了一下子凉,就有一点~的样子。 <br>◎冯玉祥《我所认识的蒋介石》第三十一章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人患病,半身瘫痪
近义词
半身不摄
反义词
生龙活虎
八面玲珑
身强体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