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
首页
所有成语
搜索
古代汉语词汇中特有的一种长期相沿用的固定短语,来自于古代经典或著作、历史故事和人们的口头故事。
成语的意思精辟,往往隐含于字面意义之中,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
它结构紧密,一般不能任意变动词序,抽换或增减其中的成分。
其形式以四字居多,也有一些三字和多字的,大多由四字组成。简单的说,成语就是,说出来大家都知道,可以引经据典,有明确出处和典故,并且使用程度相当高的用语。
guó
tài
mín
ān
国
泰
民
安
感情色彩: 褒义词
【解释】:泰:平安,安定。国家太平,人民安乐。
【出自】:宋·吴自牧《梦梁录·山川神》:“每岁海潮太溢,冲激州城,春秋醮祭,诏命学士院,撰青词以祈国泰民安。”
【示例】:有一天,沟不臭,水又清,~享太平。 <br>◎老舍《龙须沟》第一幕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国家太平,人民安乐
近义词
户有余粮
河清海晏
民康物阜
国富民强
太平盛世
天下太平
安居乐业
偃武修文
民富国强
夜不闭户
政通人和
海晏河清
人寿年丰
百兽率舞
歌舞升平
物阜民安
天下大治
刀枪入库
家给人足
民安国泰
反义词
兵慌马乱
荒淫无道
民不聊生
六畜不安
哀鸿遍野
生灵涂炭
内忧外患
人荒马乱
国破家亡
国弱民穷
水深火热
烽火连天
炮火连天
哀鸿遍地
国已不国
兵荒马乱
兵连祸接
狼烟四起
海水群飞
饿殍遍地
兵连祸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