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
首页
所有成语
搜索
古代汉语词汇中特有的一种长期相沿用的固定短语,来自于古代经典或著作、历史故事和人们的口头故事。
成语的意思精辟,往往隐含于字面意义之中,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
它结构紧密,一般不能任意变动词序,抽换或增减其中的成分。
其形式以四字居多,也有一些三字和多字的,大多由四字组成。简单的说,成语就是,说出来大家都知道,可以引经据典,有明确出处和典故,并且使用程度相当高的用语。
dé
xīn
yìng
shǒu
得
心
应
手
感情色彩: 中性词
【解释】:得:得到,想到;应:反应,配合。心里怎么想,手就能怎么做。比喻技艺纯熟或做事情非常顺利。
【出自】:《庄子·天道》:“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
【示例】:挟了七八万现款的冯云卿就此走进了公债市场,半年来总算~,扯起息来,二分半是有的。 <br>◎茅盾《子夜》
【语法】:连动式;作宾语、定语、状语;用于各种技艺
近义词
熟能生巧
轻车熟伙
庖丁解牛
随心所欲
轻车熟路
游刃有余
一帆风顺
无往不利
操纵自如
手挥目送
左右逢源
驾轻就熟
力所能及
挥洒自如
八面见光
轻而易举
八面后珑
如臂使指
心手相应
反义词
碍手碍脚
束手无策
心有余而力不足
力所不及
势成骑虎
事与愿违
力不从心
身不由己
进退两难
无计可施
不知所厝
不文不武
心余力绌
力不胜任
扒拉不开
左右为难
无能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