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
首页
所有成语
搜索
古代汉语词汇中特有的一种长期相沿用的固定短语,来自于古代经典或著作、历史故事和人们的口头故事。
成语的意思精辟,往往隐含于字面意义之中,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
它结构紧密,一般不能任意变动词序,抽换或增减其中的成分。
其形式以四字居多,也有一些三字和多字的,大多由四字组成。简单的说,成语就是,说出来大家都知道,可以引经据典,有明确出处和典故,并且使用程度相当高的用语。
fèn
shì
jí
sú
愤
世
嫉
俗
感情色彩: 褒义词
【解释】:愤:憎恶,痛恨;嫉:仇恨,痛恨;世、俗:当时的社会状况。有正义感的人对黑暗的现实社会和不合理的习俗表示愤恨、憎恶。
【出自】:唐·韩愈《杂说》:“然吾观于人,其能尽其性而不类于禽兽异物者,希矣。将愤世嫉邪长往而不来者之所为乎?”
【示例】:为父兄、为丈夫,以儒学为准绳,而骨子里则是一纯然道家,但~,是非过于分明。 <br>◎林语堂《苏东坡传》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憎恨世俗
近义词
忿世嫉俗
避世绝俗
众醉独醒
愤世妒俗
卓然自立
愤世疾俗
愤时嫉俗
愤世疾邪
反义词
四重境界
随俗浮沉
随遇而安
安贫乐道
随俗沉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