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词汇中特有的一种长期相沿用的固定短语,来自于古代经典或著作、历史故事和人们的口头故事。
成语的意思精辟,往往隐含于字面意义之中,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
它结构紧密,一般不能任意变动词序,抽换或增减其中的成分。
其形式以四字居多,也有一些三字和多字的,大多由四字组成。简单的说,成语就是,说出来大家都知道,可以引经据典,有明确出处和典故,并且使用程度相当高的用语。
zhǎn
jiē
gān
竿
感情色彩: 褒义词
【解释】:揭:举起;竿:竹竿。砍削树木当兵器,举起竹竿作军旗。比喻武装起义。
【出自】:汉·贾谊《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合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杰并起而亡秦族矣。”
【示例】:臣闻田虎~之势,今已燎原,非猛将雄兵,难以剿灭。 <br>◎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九十一回

近义词

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