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
首页
所有成语
搜索
古代汉语词汇中特有的一种长期相沿用的固定短语,来自于古代经典或著作、历史故事和人们的口头故事。
成语的意思精辟,往往隐含于字面意义之中,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
它结构紧密,一般不能任意变动词序,抽换或增减其中的成分。
其形式以四字居多,也有一些三字和多字的,大多由四字组成。简单的说,成语就是,说出来大家都知道,可以引经据典,有明确出处和典故,并且使用程度相当高的用语。
gé
gé
bù
rù
格
格
不
入
感情色彩: 褒义词
【解释】:格格:阻碍,隔阂。形容彼此不协调,不相容。
【出自】:《礼记·学记》:“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
【示例】:我本不知“运动”的人,所以凡所讲演,多与该同盟~。 <br>◎《鲁迅书信集·致章廷谦》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形容思想感情、言论等
近义词
针锋相对
凿枘不入
格不相入
扦格难通
自相矛盾
万枘圆凿
方枘圆凿
扞格难入
水火不容
反义词
心心相印
处处圆通
三位一体
心有灵犀一点通
打成一片
气味相投
一路货色
同气相求
融为一体
一拍即合
浑然一体
物以类聚
同类相求
兼收并畜
臭味相投
浑然不觉
水乳交融
情景交融
同声相应
融为一炉
如影随形
阿世媚俗
熔于一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