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词汇中特有的一种长期相沿用的固定短语,来自于古代经典或著作、历史故事和人们的口头故事。
成语的意思精辟,往往隐含于字面意义之中,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
它结构紧密,一般不能任意变动词序,抽换或增减其中的成分。
其形式以四字居多,也有一些三字和多字的,大多由四字组成。简单的说,成语就是,说出来大家都知道,可以引经据典,有明确出处和典故,并且使用程度相当高的用语。
qióng
感情色彩: 贬义词
【解释】:理由站不住脚,被驳得无话可说。
【出自】:《宋书·郑鲜之传》:“时或言论,人皆依违之,不敢难也;鲜之难必切至,未尝宽假,要须高祖辞穷理屈,然后置之。”
【示例】:沙门一闻究览,辞义无谬,以数百言辩而释之,因问宗致。外道~,杜口不酬。 <br>◎唐·玄奘《大唐西域记·羯罗挐苏伐刺那国》

近义词

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