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
首页
所有成语
搜索
古代汉语词汇中特有的一种长期相沿用的固定短语,来自于古代经典或著作、历史故事和人们的口头故事。
成语的意思精辟,往往隐含于字面意义之中,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
它结构紧密,一般不能任意变动词序,抽换或增减其中的成分。
其形式以四字居多,也有一些三字和多字的,大多由四字组成。简单的说,成语就是,说出来大家都知道,可以引经据典,有明确出处和典故,并且使用程度相当高的用语。
gōng
ér
wàng
sī
公
而
忘
私
感情色彩: 中性词
【解释】:为了公事而不考虑私事,为了集体利益而不考虑个人得失。
【出自】:郭沫若《水平线下·到宜兴去》:“像他这样不折不扣的国而忘家,公而忘私的人,泱泱的中国中,究竟能有几个?”
【示例】:这两位同学的破釜沉舟,~的勇气,是使我私心佩服的, <br>◎郭沫若《革命春秋·创造十年续篇》
【语法】:联合式;作主语、谓语、宾语;含褒义
近义词
光明正大
舍己为人
成仁取义
国尔忘家
舍身求法
大公无私成语
大公至正
克己奉公
公正无私
杀身成仁
公而忘私
公尔忘私
为国捐躯
大公无私
舍生取义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铁面无私
过门不入
反义词
损人利己
自顾不暇
自私自利
急公好义
以权谋私
假手于人
患得患失
损公肥私
私而忘公
假公济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