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词汇中特有的一种长期相沿用的固定短语,来自于古代经典或著作、历史故事和人们的口头故事。
成语的意思精辟,往往隐含于字面意义之中,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
它结构紧密,一般不能任意变动词序,抽换或增减其中的成分。
其形式以四字居多,也有一些三字和多字的,大多由四字组成。简单的说,成语就是,说出来大家都知道,可以引经据典,有明确出处和典故,并且使用程度相当高的用语。
fěn
shēn
suì
感情色彩: 褒义词
【解释】:身体粉碎而死。比喻为了某种目的或遭到什么危险而丧失生命。
【出自】:三国·魏·曹植《谢封甄城王表》:“臣愚驽垢秽,才质疵下,过受陛下日月之恩,不能摧身碎首,以答陛下厚德。”唐·蒋防《霍小玉传》:“平生志愿,今日获从,粉骨碎身,誓不相舍。”
【示例】:如果战争狂人胆敢轻举妄动,发动战争,结果必然会被压在大山底下,弄得~。 <br>◎杨朔《东风第一枝》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形容人为某种目的而死

近义词

反义词

毫发未损
完好无损